010-58480317 点击联系我们

电商换个活法: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烧钱狂奔时代一去不复返

添加时间: 2013-03-09    点击:0

电商从“天堂”坠入“地狱”,经历冰火两重天。

电商从“天堂”坠入“地狱”,经历冰火两重天。

采访/刘扬 张珂 覃怡敏 编辑统筹/刘扬 石海芹 摄影/高曌 版面统筹/刘群 李伟

一年之内,电商从“天堂”坠入“地狱”,经历冰火两重天。

“最近看了中国的几家电商,惊喜地发现又有中国式的盈利模式创新:主营业务都不赚钱,但以赚不同轮次的VC/PE的钱为主。这使我想起当年的荷兰郁金香,大家都指望着下家比自己更傻。”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炎在微博上称。

较早上市的阿里巴巴B2B表现不好,麦考林、当当网的市值都在低位,凡客、拉手网都没有如期上市,资本市场对这一类型公司的判断依据出现问题,不知该如何估值。谁愿意接向下掉落的刀子呢?

大家都在追求一个空泛的大未来,没有人会真正考虑万一断奶了怎么办,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个大“输血管”,自身没有造血能力。

新电商必须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更需要精神胜利法,以度过难关。

业界弥漫着死亡气息 电商造血再生

撰文/刘扬

大家都在追求一个空泛的大未来。没有多少创业者期待打造一个百年老店,功利的社会环境也不允许他们慢慢来。

登顶的道路与悬崖有时候只是一线之隔,电商们需要的更多是经营理念上的革命。

“不要试图接住下落的刀子。”这句美国华尔街的名言正在中国的电商投资界流传。

被喻为投资界四大顶级高手之一的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炎在微博上称,“最近看了中国的几家电商,惊喜地发现又有中国式的盈利模式创新:主营业务都不赚钱,但以赚不同轮次的VC/PE的钱为主。这使我想起当年的荷兰郁金香,大家都指望着下家比自己更傻。”

精明的投资者早已开始收手,于是,西米网、淘鹊网、有品网、APP金光大货栈等数家公司已成为第一批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门的电商网站。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淘宝商城创始人、当当网前副总裁黄若判断,目前不少中小型电商都有可能在三年内陨落。而目前的局势正应了年初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接受我们采访时的判断,2012年这股浪潮可能会来得更猛烈。

“寒冬论”正在弥漫,而抹去行业泡沫,透析本质,黄若认为:“所谓‘寒冬’是目前业界对投资降温的感知,但事实是,电商的本质是零售业,零售本身就处在一种严酷的环境中,本身就是个寒风凛冽的行业,因为当你必须从经营效益中赚钱时,这就一定不是件让人舒服的事。”

大家都在追求一个空泛的大未来。在功利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多少创业者期待打造一个百年数据分析师考试老店,也不允许他们慢慢来。

新兴行业大多要经历经济危机和市场的淘洗。电商是个充满希望的行业,即便遭遇挫折也在情理之中,在大部分公司尚未形成规模时,能够在一个寒冬里清醒、认真地探究电商发展中的问题,或许正是电商人的幸运之处。

烧钱快跑模式终结

融资不再“没有道理”

离开当当网后,陈腾华创办了家纺、家居类网站优雅100,他与维棉网的林伟、初刻网的许晓辉、NOP联合创始人刘爽几乎都是在去年年末或者今年年初同期创业,他们几乎是最后一批“杀”入电商圈的创业者,赶上了电商融资热潮的尾巴。那时电商创业者和投资人还相处在一片暖意中。

“寒意”渐浓是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的,陈腾华明显感到广告费用降低了。从团购到电商,一度充斥着多种广告媒介,相关广告媒介的广告价格更是一直居高不下。而现在猛砸广告的公司越来越少,几乎只剩下京东商城和当当网两家,前者有今年新到账的15亿美元垫底,另一个无论股价如何,至少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所有电商公司在广告份额上的紧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发现投资人的钱袋收紧了。

陈腾华在这一年内感受了“冰火两重天”,上半年一杯咖啡、一顿午餐就决定的投资,到如今再融资时,投资人都表示会继续关注电商,但都认为电商已经被过分关注,现在到了控制风险的时候。

“新的融资不会像年初那么简单,或者那么没有道理。”陈腾华感慨道,虽然现在投资会获得很便宜的价格,但是谁愿意接向下掉落的刀子呢?

同样,维棉网CEO林伟也必须面对“天天接客”的局面,而如果环境好,“接”一两个就搞定了。今年1月获得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的投资后1个月,维棉就已开始进行下一步融资了,但当时维棉刚刚起步,还没做出成绩,经纬创投感兴趣,却只想出和徐小平一样的估值,投资200万美元,林伟拒绝了。

优雅100和维棉至少还有存粮,但是有些网站就没那么幸运了。一家服装类电商已经被投资人在内部列为失败项目,不再给他们追加投资,只是帮他们贷了一定的款项。

在黄若看来,电商行业走到今天的困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被风投过分追捧所导致的。在零售行业从业30年的黄若,隔三差五总要面对这样的时刻:投资人要给他一笔钱“忽悠”他去创业。无论是NOP的刘爽,还是初刻的许晓辉,都是在创业前就被很多投资人朋友鼓动,最终加入了这个行业。

“如果有个人说只要你愿意成立一家公司,给你2000万,你可以一分钱不掏或者只投资很少的钱,而且不止一个人这么说,甚至有人愿意给你3000万,你会不会答应?当整个市场在疯狂的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清醒。”黄若说。

因为过高估值而洋洋得意的电商们也正在承受它带来的苦果。一些销售额在几个亿的中型电商,如果之前的融资额已经达到四五千万美元,相当于已经有了2亿美元左右的估值。

反观资本市场,较早上市的阿里巴巴B2B表现不好,麦考林、当当网的市值都在低位,凡客、拉手网都没有如期上市,资本市场对这一类型公司的判断依据出现问题,不知该如何估值了。哪个投资者愿意再为这些公司买单?

“越往下走,找到后面的‘冤大头’就越来越难了。”黄若说一个企业要进行A轮融资,只要你有团队,模式、规模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看到前景就行。

到了B轮,投资方往往要开始更关注模式、战略定位,到了C轮投资,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有要求。当没有太大规模、模式不甚清晰时,这轮点上的融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整个金融环境正处在所谓的经济危机的探底阶段,欧债和美国的经济也没有复苏,风险投资基金也有投资人(LP),这也是造成大家都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同时又出现“中概股”被“猎杀”。整个环境突然一下失控了。

黄若

黄若

淘宝商城创始人,当当网前任副总裁黄若认为,电商的本质是零售业,本身就是个身处“寒风”中的行业。

业界弥漫着死亡气息

想要存活就要有造血功能

“几年以来,电商们都默认着以每年融资一次的方式发展,大家不会把它放在桌面上说,但从现在开始,这种局面将暂时终止,大家要开始掂量,手上的现金是否能支撑后面18~24个月的发展。”京东商城前任副总裁、优购网CMO徐雷对我们坦陈现在大多数二三线点上需要面对的窘境。

大多数行业早期创业的时候都是花创业者自己的钱,比较谨慎,但是电商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创业者大都早早地获得风险投资,花的不是自己的钱。黄若甚为感慨:“我做了20多年的零售,从来没见过哪个零售企业敢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低毛利的行业,根本做不起这个广告。”

一些中型电商正在遭遇资金窘境,之前的融资已经在疯狂的广告和扩张中消耗殆尽,投资人在内部已经把其视为失败项目,最终只得给他们提供过桥贷款维持生存。

烧钱快跑已经是行业的普遍生存逻辑,35亿的销售额,但凡客的员工总数已经有1万余人,而像麦包包这样十亿左右的中型电商,员工都已上千人。这样的公司想减速都难,因为一旦减速,人工等各项费用占比就迅速升高,他们必须依靠高增长才能摊销成本。

如果把电子商务公司比喻成一家餐馆,毛利是50%,这50%里人工成本占5%~10%,再拿出5%去做广告,这是合理的。但是一旦遭遇激烈竞争,把5%的广告提到100%去做广告,这就像在百货公司叫卖“买100送200”。

巨大的营销投入,大家期待的实际上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目标,就是占领市场,其中最有效的办法是占有顾客。如果一个创业者做一家公司,一年下来,可能只花20万,获得2万的客户,如果有另一家公司花了2000万,但是有200万的客户,这个时候第二家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就大得多。

在那几年里,没有人会真正考虑万一断奶了怎么办,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个大输血管,自身没有造血能力。

如果这个输血管掐断怎么办?这就像有一个水泵,不停地往桶里面注水,水量非常大,但这是一个漏桶,再大的水流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这个桶是一个基本不漏水的,输血的时候,水位不断上升,哪怕之后不再输血,靠里面储存的这个水位,还能生存。

最近网上有很多人为凡客算账,包括爆出有巨大的负现金流等等。凡客“打激素跑万米”的发展方式正在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和现实的案例。凡客人员增长一直非常迅猛,今年按照已完成的销售情况预估,凡客2011年最终的营业收入约为35亿元,这一数据与他们100亿元的目标相去甚远。

从2007年10月创立至今,凡客仅用了4年时间便站到了领先行业的云端。而从IPO延期、高管离职到年度销售远低于预期,1个多月时间,凡客便从云端又跌落回人间。

这几年间,人力成本的增长也是电商不得不吞下的苦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两年前,有一个女孩去了亚马逊中国,月薪3000元,然后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涨到6000元,后来又去了京东当采购经理,月薪8000元,在每家公司工作的时间平均只有几个月。

这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如果不超过1年,很难了解一家公司的核心,所带来的经验增值不会太高,正是因为这几年大量资金流入了电商行业,才会带动人才的流动。

在资本的推动下,京东快递员每月到手的工资大约在3000~3200元,而在以前则是2000元,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员工比例占到了60%的人工成本。2009年京东的人均产值是150万元,2010、2011年这一产值没有任何变化,按照行业发展规律,规模扩大后,人均产值应该会增高,但京东并没有,这就说明在这几年间供应链效率没有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没有提高。

电商走到面对资金窘境这一步,有热钱推动的因素,但是时时拷问公司是否回归电商本质也是每个创业者必须面对的话题。现在大家都知道所谓电商本质是零售,但大家都在以未来的所谓规模当成今天亏损的借口,“如果没有能力把握今天,你或许就是在拿未来骗自己,我相信很多人是把自己都骗了。”黄若说。

今天的电子商务很像中国90年代线下连锁零售的发展,大家都在拼命开新店,认为多开一家新店,可能就会多一些市场份额,到2002年左右,前5家新店还能按部就班地认真开,而且都是挣钱的,但是为了追求规模,开到10家店时,后面5家已经不挣钱了,前5家挣钱的要去背5家不挣钱的亏损。当亏损公司的比例越来越高,也就造成了那个年代的资金链断裂潮。

或许人力结构的调整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零售出身的黄若也认为,电商公司的人才结构也需要调整,这个行业谈得最多的是IT人才,然后是市场人才,而看起来来自传统零售行业的人好像既不懂电子商务,也不懂互联网。但是零售业的经验和成本效率理念对电子商务公司来说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