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 2013-10-15 点击:0
腾讯一直被外界认为缺乏电商基因。从2006年拍拍网上线,到2008年推出QQ商城,无论是体量还是业绩均差强人意,其始终未能进入电商一线阵营。但腾讯有着最大的互联网用户量和流量,腾讯旗下拥有7.84亿活跃账户的QQ、5.98亿活跃用户的QQ空间、2.48亿账户的朋友网、4.25亿用户的微博、高达到4亿注册用户的微信以及各种手机APP和WAP,已然让其成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和移动端占据者。腾讯需要为这庞大的流量寻找一个新的变现窗口,犹如当年通过网游将亿万QQ流量变现一样。
腾讯投10亿美元到腾讯电商控股公司
1、分拆独立运营,这样不再受制于其他部门,或者花更多精力在内部资源协调上。做电商最怕内部消耗战!
2、集团总裁刘炽平出任腾讯电商控股公司董事长,一把手亲自出面协调资源,谁敢说不。事实上,之前就多有传闻,因为腾讯电商不赚钱反而占用大量资源而被其他业务部门诟病。虽然拍拍做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存在烧开水问题,烧到一半熄火了,再烧。
3、10亿美金,这是已知的投入资金量仅次于京东商城15亿美元融资的一次,还不包含腾讯的各种资源,以及前期收购易迅网,投资好乐买、珂兰钻石等等。简单的说,腾讯电商今后将不再差钱,也不会差流量,也不会有任何内部掣肘的力量。收购了易迅网,业务流程和系统是有的,所以要做腾讯电商大规模,就是仓储物流布局和供应链了。
最后闲话几句几个月前,开玩笑说腾讯有用户资源,苏宁有供应链和仓储物流资源,二者结合最佳。或者苏宁易购并购了腾讯旗下的易迅网,苏宁易购也会走的更快更稳。当然了,腾讯如此决心,苏宁买不起了。而苏宁传统基因太强,合并估计也很难整合起来。而此次转变,与苏宁同级。高手的较量,看短板。腾讯有用户,苏宁有供应链,但我看好用户资源,所以将腾讯电商调高三级,次于京东。
腾讯电商平数据统计分析师培训台独立 做好电商不容易
电商平台的模式其实就是基于用户提供服务,我想QQ网购支持了支付宝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其开放心态的一个体现。黑苹果博客非常赞成腾讯电商的独立,原因自不用说,内部资源紧缺、光靠腾讯自己的力量无法成功。堵在腾讯前面的是淘宝、京东、苏宁易购,之后有亚马逊、当当。在我看来腾讯有用户资源,而苏宁有强大的供应链和仓储能力,以后用户的关注会成为稀缺资源,因此我更看重用户资源,只要加紧布局仓储和物流等布局,超越苏宁只需假以时日,所以真正的对手是淘宝和京东。腾讯电商分拆后提出五年内QQ网购要2000亿的规模,我个人开来有些夸张,我查阅相关数据,去年腾讯的收入在250亿到300亿,急切的想把电商作为下一个增长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不要重蹈了搜搜业务的覆辙。电商用户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我从入口、用户体验、支付等方面简短说下自己浅薄的看法。
首先,针对商家而言,要让他们知道,不能单独押注于淘宝,除了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大等客观因素外,商家被淘宝牵着鼻子走,如若在多个平台上进行,则商家才有更多的话语权。针对用户而言,要完善商品种类和数量,做到真正的“有货”,在此基础上再提升购物体验。
一、入口
1、不走淘宝的老路:一淘网正在努力成为网购消费的入口,但是传统的网购人群的习惯难以改变,所以效果并不明显。QQ网购、拍拍等都不是很成功,如果走淘宝的老路不可能胜出,因为淘宝已经足够优秀。腾讯是有足够的流量,但是转化率才是最重要的。
对策:分析用户来源。对于从各个入口进入QQ网购的用户应该仔细分析,从搜索、导航页、引导购物等渠道进入的转化率如何,应该了解用户从哪来,他们的付款的比例,隔天再购买的比例等,从中找出转化率不高的具体原因。同时有针对的投放广告或购买关键字。另外,可以针对新老用户设置相对有差异的页面,新用户宣传网站;老用户,直接刺激消费。
2、用户粘性不足:第一,腾讯不差钱;第二,腾讯不差流量;缺少的就是服务和像淘宝一样忠诚的用户。服务可以通过收购易讯弥补,后者才是最大的问题。腾讯不愁流量,但是百度与乐酷天合作失败的案例足以敲醒警钟,光有流量及不停的弹窗推送优惠信息是不够的。
对策1:收购美丽说。可供选择的有蘑菇街和美丽说,蘑菇街更更偏向导购网站,而美丽说偏向社区,腾讯运营社区驾轻就熟,另外,美丽说在QQ空间的分享量是蘑菇街的数倍。
对策2:把微卖场迅速发展成类蘑菇街和美丽说的类似产品。微卖场也是腾讯运营微博+电商的作品,也是国内唯一可以做成的,但是我认为尚需考虑一点本质:用户是来这里找朋友的,并不是买东西的。腾讯的强关系社交网络,相对于新浪微博的媒体属性,腾讯更倾向于人与人的沟通,我想这也是Facebook试水电商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最近Facebook的GIFT功能很火,但也是基于社交,而不是电商。我认为维棉网失败的原因也是如此,没有认清问题的本质,大家是来买袜子的,只可能买衬衣时随手买几双袜子,不可能买袜子是随手买几件衬衣。因此凡客成了,维棉败了。
二、用户体验。腾讯的用户体验一直都是我相对满意的,但有几个地方我觉得不解,
(1)微卖场首页中现实的活动已经结束,对用户造成了错觉,没有其他活动了,实际上还有,未充分利用网页的E字区域;
(2)微信网页版登录,需要经过以下过程:点击登录网页版-开始扫描-等待扫描-确认登录-退出登录。非常麻烦,影响体验,完全可一键登录,我想以后会的。当然我想这样的登录过程和推广二维码有关。
1、一站式购物。比如搞活动期间,或者微卖场购物,点击购买后会跳转到商铺的拍拍网店或官网购买,未能提供一站式购物,影响了购物体验。因此要把电商的生态圈打造完善首先要把网站上的流程理顺。
2、结合二维码的流畅体验。一旦用户习惯了二维码的生活,二维码便可以成为电商入口,我想以后肯定会做成一键登录,甚至可以做成类似iTunes的电脑授权,当用户在本机打开购物页面登录时不用扫描,只需要按下手机即可。当然如果扫描我的二维码可以读取我已授权的信息登录其他网站,会比现在的点击+输入有更好的体验。当然二维码推广还有障碍:消费习惯不易被改变、推广费用大、手机终端未普及等。
三、支付。
1、丰富支付方式。用户的关注度成为了稀缺资源,所以用户体验更加重要,所以我对腾讯电商支持支付宝持绝对赞成意见,因为好乐买、易迅等之前都已经接入了支付宝,再加上开放的需求,外部合作者也都支持支付宝,这一举措将为腾讯电商业务降低吸入更多用户的门槛。QQ网购和淘宝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不用担心数据被阿里掌握,用户还是用户,只是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而已。而电商的本质就是服务用户。
2、结合二维码的支付方式。不能走淘宝的老路,可以选择大胆创新。因此我设想结合二维码以后的购物方式如下:在QQ网购选择好商品(数量、尺寸等),扫描商品二维码,系统读取用户资料(姓名、电话、收获地址)、跳转支付(二维码信息包含的用户信息、绑定的支付宝、财付通、甚至银行卡等)、确认购买。此外,做平台不但要服务买家,同样要服务买家,有以下几个问题也是ECC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1、如何保证流量的持久性,光弹窗可不行;
2、不要给淘宝培养用户,像美丽说、蘑菇街等每月几百万流量都去了淘宝,如何截断流量又不影响买卖双方的交易体验;
3、淘宝一直在找买家和买家的沟通工具,像淘江湖等产品都不尽人意,ECC可以吗?
4、当平台一步步做大,相应的后台数据分析工具是否可以跟上;
5、社交+电商真的走的通吗?移动购物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快速购买、比价、逛),如何进行定位。另外新的移动支付方式究竟如何选择,运营商支付?NFC?刷卡?应用内支付?二维码?也都需要慎重布局。
微信O2O2O腾讯电商真正找到感觉的,也是真正给竞争对手造成威胁的还要算是移动端。毋庸置疑,未来是移动的,电商也不例外。微信、移动QQ、移动浏览器、移动QQ空间、移动朋友网、移动腾讯网、移动微博……
无论是APP还是WAP,腾讯产品几乎占据了国内每部智能手机的空间。如果说在PC端,淘宝、京东、亚马逊中国具有先发优势的话,那么在移动端,腾讯电商无疑占尽先机,庞大的移动流量同样需要通过电商这一最大窗口变现。
但腾讯的移动流量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日均几亿曝光量的手机QQ,目前只有几百万的投放量,而浏览器更是故意将入口淡化。“不能硬生生把用户拉进来,必须根据不同的场景而进行产品或业务创新,自然地导入流量。目前很多移动入口我们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但微信成为其挖掘移动电商这座富矿的第一爆破点,已没有任何悬念。在特定的社交场景下,把微信作为身份、管道与商家连接,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最终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
所以,先扶持一个,目前拍拍和易讯双管齐下,自然比财富通的前景看的更明朗。细说的话,如果腾讯想推自己的B2C,并且想连带推广财富通(中国大多企业都会这么想,产品打包),那么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你的购物门槛就至少有两个(不算价格等客观因素):
1、易讯或者拍拍的购物流程及体验门槛,没有帐号,比如你的常用收货地址没有存在这两个系统中,不知道如何使用,等等。
2、支付的时候,如果希望用线上支付,很可能需要重新开通财富通,或者绑定相关的卡(传统的QQ消费和B2C消费的对象及价格会有很大不同)。这还是两个最显而易见的门槛,其他隐藏的门槛更不用说了(比如对财富通是否相信,是否了解财富通的付款流程等等)。于是乎腾讯选择和支付宝合作(B2C在线支付场景的老大,这个没啥说的),用来降低第二个门槛。这个动作我倒是觉得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腾讯内部还是先以B2C电商为主打对象(确实,B2C火了,自家相对成熟的支付产品害怕没人用么),二是对于在线支付,与阿里很可能处于竞合的关系,并不是像易讯与天猫那样的完全对立。
无论是前端的流量,中端的商品品类、IT架构,还是后端的仓储物流;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腾讯的电商均已形成清楚的思路和布局。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电商生态。
一切才刚刚开始。正如腾讯电商控股公司CEO吴宵光所言,QQ空间的流量才挖掘了不到1/10,而腾讯B2C市场份额已经位列第四位。这就是生态系统的魅力,一旦找到可以存活的土壤,物种便奋力生长。现在就看,腾讯到底愿意投多少资本进去。
文章来源:http://www.zhangchenghui.com/apple/1851.html
copyright©2009-2015 北京普艾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6510号 Power by PHPStat